附1
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框架
现代学徒制XXX专业XXX年级人才培养方案
企业:XXX
学校:XXX
一、专业名称及代码
XXXX(XXXXX)
二、招生对象、招生与招工方式
三、基本学制与学历
(一)学制
二年或三年
(二)学历
学生修满学分,并符合毕业条件和要求,可获得高职院校普通专科毕业证书。
四、培养目标(200字以内)
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面向××××等行业(企业),既能从事××××(岗位)等工作,又能胜任 XXX学徒岗位工作,具备××××(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)职业能力,以及自主学习能力,在生产、建设、服务、管理第一线的发展型、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五、培养方式(200字左右)
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、联合培养、一体化育人。原则上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;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,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术技能训练,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,形成双导师制。培养方式根据招生对象及学徒岗位特点进行描述,实现真正一体化育人。
六、职业范围
(一)职业生涯发展路径
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(参考格式)
发展 阶段 |
学徒岗位 |
就业岗位 |
学历层次 |
发展年限 (参考时间) |
操作岗位 |
技术岗位 |
管理岗位 |
中职 |
高职 |
… |
|
|
|
|
|
|
|
V |
|
|
|
|
|
|
|
IV |
|
|
|
|
|
|
|
III |
|
|
|
|
|
|
|
II |
|
|
|
|
|
|
|
I |
|
|
|
|
|
|
|
注:1.“发展阶段”应依据国家、行业企业的有关规定以及调查分析确定,将职业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,阶段数量因各专业的具体情况而不同。
2.“就业岗位”的分类仅供参考,各专业可以自行分类。
3.“学历层次”只是要明确高职对应的层次。
(二)面向职业范围
序号 |
对应职业(岗位群) |
学徒目标方向 |
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|
1 |
|
|
|
2 |
|
|
|
…… |
…… |
…… |
|
1.XXX岗位:
2.XXX岗位:
…
七、人才规格
1.职业素养
职业素养 |
合作企业要求(合作企业个性化要求) |
(1) (2) …… (5) |
(1) (2) …… |
2.专业能力
专业能力 |
合作企业要求(合作企业个性化要求) |
(1) (2) …… (15) |
(1) (2) …… |
八、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
根据本专业XXXX目标岗位,运用XXX等方法,开展行业企业专家研讨,获得XXX个典型工作任务,以及XXX工作项目,XXX工作任务,XXX条职业能力点。典型工作任务(见下表)及职业能力分析表见附件。(200字以内)
典型工作任务一栏表
序号 |
典型工作任务 |
工作项目及职业能力要求 |
备注 |
|
|
|
详见附件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九、课程结构
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构是根据……(200字以内)
课程模块 |
课程名称 |
课程性质 |
公 共 基 础 课 程 |
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
必修课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
必修课 |
形势与政策 |
必修课 |
高等应用数学 |
必修课 |
英语 |
必修课 |
计算机应用基础 |
必修课 |
体育 |
必修课 |
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 |
必修课 |
创新创业基础 |
必修课 |
以上仅供参考。 |
|
专 业 课 程 |
专业 技术 技能 课程 |
|
必修课 |
|
必修课 |
|
必修课 |
|
必修课 |
|
必修课 |
|
必修课 |
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|
必修课 |
学徒岗位能力课程 |
|
必修课 |
|
限选课 |
|
限选课 |
|
限选课 |
|
限选课 |
|
限选课 |
专业 拓展 课程 |
由学校自行设置,不低于6学分。 |
任选课 |
十、课程内容及要求
课程设置、学时等应符合《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教职成〔2019〕13号)要求。
1.公共基础课程
序号 |
课程名称 |
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|
参考学时 |
1 |
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
|
|
2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
|
|
3 |
形势与政策 |
|
|
4 |
高等应用数学 |
|
|
5 |
英语 |
|
|
6 |
计算机应用基础 |
|
|
7 |
体育 |
|
|
8 |
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 |
|
|
9 |
创新创业基础 |
|
|
2.专业技术技能课程
序号 |
课程名称 |
对接典型工作任务及 职业能力 |
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|
参考学时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顶岗实习 |
|
|
|
注:“对接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”填写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编码,编码与附件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对应,学科课程除外。
3.学徒岗位能力课程
序号 |
课程名称 |
对接典型工作任务及 职业能力 |
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|
参考学时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注:“对接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”填写职业能力编码,编码与附件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对应,学科课程除外。
十一、教学安排
(一)二年制(课程、学分、学时仅供参考,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要求及实际情况确定)
课程类别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总 学 时 |
各学期周数、学 时分配 |
教学场所、学时分配 |
评价方式 |
说明 |
1 |
2 |
3 |
4 |
学校 |
网络 |
企业 |
18 |
18 |
18 |
18 |
公共基础课程 |
必 修 课 |
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
4 |
72 |
2 |
2 |
|
|
|
|
|
|
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
4 |
72 |
|
|
4 |
|
|
|
|
|
|
形势与政策 |
2 |
36 |
1 |
1 |
|
|
|
|
|
|
|
高等应用数学 |
4 |
72 |
4 |
|
|
|
|
|
|
|
|
英语 |
8 |
144 |
4 |
4 |
|
|
|
|
|
|
|
计算机应用基础 |
4 |
72 |
|
4 |
|
|
|
|
|
|
|
体育 |
4 |
72 |
2 |
2 |
|
|
|
|
|
|
|
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 |
2 |
36 |
1 |
|
1 |
|
|
|
|
|
|
创新创业基础 |
2 |
36 |
|
|
|
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小计 |
34 |
612 |
10 |
13 |
5 |
|
|
|
|
|
|
…… |
…… |
…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|
|
|
|
|
小计 |
|
650 |
|
|
|
|
|
|
|
|
|
专业课程 |
专业 技术 技能 课程 (必 修 课)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|
4-6 |
|
|
|
|
28 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小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…… |
…… |
…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|
|
|
|
|
小计 |
|
1100 |
|
|
|
|
|
|
|
|
|
学徒岗位能力课程 (限选课)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小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…… |
…… |
…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|
|
|
|
|
小计 |
|
300 |
|
|
|
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合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任选课(含专业拓展课程) |
…… |
|
150-200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|
|
|
|
|
合计 |
大于90 |
2000-2200 |
22-26 |
22-26 |
22-26 |
28 |
|
|
|
|
|
注:各校在此基础上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将课程体系设计完整。(1)高职总学时数一般为2000—2200学时,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/4,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学徒岗位能力课程总学时一般应超过50%。(2) 评价方式:①笔试,②面试,③任务考核,④业绩考核,等;(3)总学分不少于90,含军训及入学教育、在岗培养、社会实践、毕业教育等活动的学分。(4)“……”表示由各院校自行安排的必修课程、选修课程。
(二)三年制(课程、学分、学时仅供参考,具体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及实际情况制订)
课程类别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总学时 |
各学期周数、学 时分配 |
教学场所 学时分配 |
评价 方式 |
说明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学校 |
网络 |
企业 |
18 |
18 |
18 |
18 |
18 |
18 |
|
公共基础课程 |
必 修 课 |
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
4 |
72 |
2 |
2 |
|
|
|
|
|
|
|
|
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
4 |
72 |
|
|
4 |
|
|
|
|
|
|
|
|
形势与政策 |
2 |
36 |
1 |
1 |
|
|
|
|
|
|
|
|
|
高等应用数学 |
4 |
72 |
4 |
|
|
|
|
|
|
|
|
|
|
英语 |
8 |
144 |
4 |
4 |
|
|
|
|
|
|
|
|
|
计算机应用基础 |
4 |
72 |
|
4 |
|
|
|
|
|
|
|
|
|
体育 |
4 |
72 |
2 |
2 |
|
|
|
|
|
|
|
|
|
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设计 |
2 |
36 |
1 |
|
1 |
|
|
|
|
|
|
|
|
创新创业 |
2 |
36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小计 |
34 |
612 |
16 |
13 |
5 |
|
|
|
|
|
|
|
|
…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|
|
|
|
|
小计 |
|
650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专业课程 |
专业 技术 技能 课程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|
4-6 |
|
|
|
|
|
|
28 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小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…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|
|
|
|
|
|
小计 |
|
1200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学徒岗位能力课程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小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…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… |
|
|
|
|
|
小计 |
|
400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已安排课程合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任意选修课(含专业拓展课程) |
…… |
|
300- 500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合计 |
不低于120 |
2500- 2700 |
22- 26 |
22- 26 |
22- 26 |
22- 26 |
22-26 |
28 |
|
|
|
|
|
注:各校在此基础上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将课程体系设计完整。(1)总学时数一般为2500-2700学时,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/4,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和学徒岗位能力课程总学时一般应超过50%。(2) 评价方式:①笔试,②面试,③任务考核,④业绩考核,等;(3)总学分不低于120,含军训及入学教育、在岗培养、社会实践、毕业教育等活动的学分。(4)“……”表示由各院校自行安排的必修课程、选修课程;(4)教学场所、学时分配可根据校企教学安排实际情况描述,比如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由企业导师完全对接岗位组织教学,可以计算为企业课时。
(三)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进度安排表
对招生招工同步的学生,学生(学徒)在岗学习工作原则上不少于50%;对于先招工后招生的企业在职员工,校企探索创新教学组织实施模式、教学过程管理与工作过程管理相融合,体现工学交替、交互训教。
十二、教学基本条件
(1000字以内)
(一)学校条件
1.学校导师条件
2.校内实训室。校内实训必须具备×××、×××等实训室,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。
序号 |
实训室名称 |
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|
名称 |
规格 |
数量(生均台套) |
1 |
|
|
|
|
|
|
|
|
|
|
2 |
|
|
|
|
|
|
|
|
|
…… |
|
|
|
|
(二)企业条件
1.企业导师条件
2. 岗位培养条件
十三、教学实施建议(1000字以内)
(一)教学要求
(二)教学组织形式
(三)学业评价
(四)教学管理
(五)质量监控
十四、毕业要求
十五、其他
附录 :制订团队
(一)行业企业团队
(二)学校教师团队
附件:XXX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